聽說商周有類似文章.可能是選譯自這篇的.看到了全譯文..就來分享給大家了..
這句講的太棒了...
保羅‧湯瑪斯(Paul Thomas)。他曾是第一線教員,現在則是弗曼大學(Furman University)教育學副教授,還寫過十二本談國民教育的書,他認為
『教室裡的科技產品能省則省,絕對有助學習。』
『教學是一種「人」的體驗』,他說。
『我們要的是會讀、會算和有能力省思,而科技只會讓人分心。』 哈..我現在正在分心中...^^
矽谷的學校不電腦(A Silicon Valley School That Doesn’t Compute)
eBay的CTO(首席技術長)把孩子送去這裡一家只有九間教室的學校。矽谷大廠如Google(谷歌)、Apple(蘋果)、Yahoo(雅虎)和Hewlett-Packard(惠普)等公司的員工亦然。
但這家學校的教具應有盡有:各類筆和紙,編織用針,必要時也有泥巴;就是不用任何高科技。一部電腦也找不到,螢幕壓根兒沒有,它們不容於教室,學校甚至也不樂見學生在家使用。
全國各地的學校迫不及待地給他們的教室加裝電腦,許多主事者認為不裝是呆子。但與此相反的觀點,卻出自科技業的核心,在那兒家長們和教育工作者有一個口號:電腦歸電腦,學校歸學校。
這 就是『半島華德福學校』(Waldorf School of the Peninsula),美國國內約一百六十所的華德福學校之一,其教育哲學著重在身體的行動力,和透過創造性的實作來學習。那些支持華德福理念的人表示電 腦會妨礙創造性的思考、行動,人際交往以及專注力的持久。(譯按:這是指對未成年人來說。)
華德福教育已將近有一個世紀的歷史了,但這個位處在眾多『科技人』當中的據點,強烈反襯出目前越來越熱的一個議題:關於電腦在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
『你 需要科技來幫你念小學?我根本不吃這一套』,50歲的阿倫‧伊果(Alan Eagle)說,他女兒安蒂(Andie)是這所華德福學校一百九十六名小學生之一;他13歲的兒子威廉(William)在一旁的中學部。『認為 iPad上的一個應用程式可以把我的孩子們教得更會讀更會算數,那真是荒謬。』
阿倫並非不懂科技,他有一個達特茅斯學院的 資工學位(Dartmouth,美國長春藤盟校之一),並在Google做行政公關,為總裁艾瑞克‧施密特(Eric E. Schmidt)寫講稿。阿倫有在用iPad和智慧型手機,但說他女兒(一位小五學生)『不知道怎麼用Google』,而他兒子則是剛學。(八年級開始, 校方認可有限度的使用電子工具。)此間有四分之三的學生其家長有很硬的高科技背景。阿倫一如其他家長,並不覺這有何矛盾。他說,科技也要看時機、看場合: 『如果我在Miramax(知名電影公司)工作,製作又炫又好看的限制級電影,我可不會要我的孩子在17歲前看。』
當該區的其他學校正以它們連了網路的教室自詡,華德福學校則看來簡單而復古——彩色粉筆和黑板,擺著百科全書的書櫥,一張張木製書桌裡裝著工作本和2號鉛筆。
最近這個禮拜二,安蒂和她的五年級同學們磨練著她們的編織技術,木製棒針在毛線球旁交叉來回織著布。校方表示做這種活兒有助解決問題、構圖、數學能力與協調性。長程目標是:織短襪。
在講堂下,一位老師操練著三年級學生的乘法,要他們想像自己的身體迅如閃電。她問他們一個數學問題——4乘5——而後他們有默契地高喊『20』並且咻地把手指頭閃向黑板上的數字。滿場子是人體計算機。
在二年級,學生站著圍成一個圓,跟著老師複誦詩句培養語言能力,另一方面與複誦同時玩著接傳沙包(裡面裝豆子)。這是一個旨在協調身心手腦的練習。在這兒,一如在其他各班級,一天始於背誦,或關於造物者的詩句——以表現『神性』為重,卻無特定宗教派系色彩。
安蒂的老師,凱西‧瓦希德(Cathy Waheed)曾任電腦工程師,她致力讓學習這件事有吸引力而又有感覺。去年她教分數讓孩子分食物——蘋果,墨式薄餅,蛋糕——切成四分、對半切和切十六分。
『有三個禮拜,我們照著「分數」吃我們的』,她說。『當我切出一份份夠吃的蛋糕給大家吃,你想他們能不專心?』
某些教育專家說,推動教室裝電腦是沒有理論根據的,因為許多研究都不顯示那能導致更高的測驗分數或其他可以量化的效益。
透過切蛋糕和編織來學習有任何助益嗎?這件事很難去比較,部分原因是作為私校,華德福學校在小學階段不實施統一教材的評量考試。另外,可能是第一次有學校承認其低年段學生若出去考試成績大概不會理想,因為,他們並非採用體制內的那套數學和閱讀課程訓練學生。
若問到辦學績效的實證,北美華德福學校聯盟(AWSNA)引述其內部團體的研究顯示,1994到2004年間,有94%的美國華德福高校畢業生進入大專院校,其中許多進入名校如歐柏林學院(Oberlin)、柏克萊學院(Berkeley)和瓦薩爾學院(Vassar)。
當 然,那看來毫不令人意外——既然這些學生來自於高度看重教育的家庭以至於願意尋訪一家有入學審查的私校,而且通常其財力也負擔得起——我們很難從其他變數 中區分出華德福學校這種「低科技教育」有何影響。舉例來說,在Los Altos的華德福學校家長表示:華德福教育吸引了許多優秀教師,他們受過長期內容廣泛的華德福教育培訓,所產生的那種強烈使命感,可能在其他學校是看不 到的。
因為沒有明確的論據,所以,接下來關於電腦在教學中扮演什麼角色的爭議只能從個人主觀、父母抉擇、甚至從對於 「engagement」這個單字的特殊詮釋來考量了。主張學校配備科技化的人說電腦抓得住學生,而且,事實上已習慣了電子設備的年輕一代沒辦法跳回到沒 有它們的狀況。
安‧弗林(Ann Flynn)女士說電腦是不可少的,她是全美學校聯盟(NSBA)的科技教育總監,該聯盟代表美國各校理事會。『如果東西可以用而且買得起,校方卻不用,那就是不忠於我們的孩子。』弗林女士說。
保羅‧湯瑪斯(Paul Thomas)則不同意。他曾是第一線教員,現在則是弗曼大學(Furman University)教育學副教授,還寫過十二本談國民教育的書,他認為『教室裡的科技產品能省則省,絕對有助學習。』
『教學是一種「人」的體驗』,他說。『我們要的是會讀、會算和有能力省思,而科技只會讓人分心。』
而華德福學校的家長們主張,師生間真正的engagement(相遇)要仰仗那些教學方案引人入勝的好老師。
『engagement(相 遇)意指一種人與人的聯繫:與老師的聯繫、與同儕的聯繫。』皮埃爾‧勞倫(Pierre Laurent)說,他現年50歲,在一家新的科技公司上班,先前曾為英特爾(Intel)及微軟公司工作。他有三個孩子上華德福學校,全家受感動到他太 太莫妮卡(Monica)在2006年也加入成為教師。(譯按:「engagement」在華德福學校的語境裡有一般書面意義之外較為詩意的詮釋,意指一 種在生命中與其他人事物的「相遇」,而那為往後的生命帶來不同的意義。)
提倡將科技全面引入教學的人覺得,孩子們應該學更多電腦技能,好讓他們在當代社會更有競爭力。對此華德福家長們的反應是:既然這些能力這麼容易習得,又何必急?
『這超簡單的,就像學怎麼擠牙膏』, 阿倫說。『在Google和其他公司,我們儘可能把科技搞得易於使用。孩子們沒理由長大後反而弄不懂。』
這兒還有很多高科技背景的家長在一所舊金山的華德福學校,和其稍北邊磨坊谷(Mill Valley)的綠林學校(Greenwood School),該校未獲華德福認證但奉行其理念。
加 州有四十多所華德福學校,比例佔到全國四分之一,露西‧伍爾茲(Lucy Wurtz)表示,可能因為這裡是美國華德福教育運動的本營。在2007年露西跟她的先生布萊德(Brad)幫助Los Altos的華德福高中成立。布萊德是資料中心節能軟體商Power Assure的執行長。
體驗華德福並不便宜:在矽 谷,幼稚園到八年級每年的學費是17750元,而高中是24400元,然而露西說學費方面是有補助管道的。她說,通常華德福學校的家長們都有就學選擇的本 錢,上至昂貴的菁英私校,下到鄰近的公立學校,這些家長通常是思想較開明、受高等教育,且對教育很有主見。他們也清楚知道,當他們要教孩子使用科技產品, 他們有充分的資源與專業知能在家裡教學。
與此同時,學生表示他們對科技雖不心癢,但也不排斥。安蒂和她五年級的同學說他們偶爾看看電影。一位女生,父親是Apple的工程師,她說爸爸有時候會拿正在寫的遊戲要她試玩。一個男生則會在周末玩玩飛行模擬遊戲。
學 生說,當他們的家長和親戚玩手機和其他電子用具玩到入迷,他們也感到很無奈。11歲的歐拉德‧坎卡(Aurad Kamkar)說他最近去找堂表兄弟們玩,卻發現五個小朋友自顧自玩著手上的機子,歐拉德坐在他們之間,沒人注意到他或其他人。歐拉德開始對他們揮手: 『我對他們說:「哈囉各位,我在這喔。」』
10歲的芬恩‧赫里格(Finn Heilig)爸爸在Google工作,他說他喜歡用紙和筆來學習——更勝於用電腦——因為他可以看到他一年一年的進步。
『你可以回顧並看看一年級時你的筆跡有多不像樣。你沒辦法用電腦這樣做,因為所有字母打出來都長一樣』,芬恩說,『而且,如果你學著在紙上寫,就算電腦潑到水或者停電了,你還是可以寫。』
The New York Times
By Matt Richtel
Published: October 22, 2011
留言列表